2019年在职博士招生有哪些创新课程设置

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,博士教育逐渐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。近年来,在职博士教育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关注。为了满足在职博士学习者的需求,各大高校在2019年对在职博士招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创新和改革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2019年在职博士招生课程设置的创新之处。

一、课程模块化

为了提高在职博士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针对性,2019年在职博士招生课程设置实行了模块化教学。具体来说,将课程分为基础模块、专业模块和实践模块三个部分。

  1. 基础模块:主要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,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素养。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、外语、计算机应用等;专业基础课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置,如经济管理类的基础经济学、财务管理等。

  2. 专业模块:针对不同学科领域,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,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。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、专业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等。

  3. 实践模块:包括实验、实习、社会实践等环节,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二、课程内容创新

  1. 跨学科课程:2019年在职博士招生课程设置中,部分高校开设了跨学科课程,如经济学与管理学、法学与经济学等。这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,培养跨学科思维。

  2. 实证研究课程: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,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实证研究课程。这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实证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。

  3. 案例教学:在职博士招生课程设置中,部分高校采用了案例教学法,通过分析典型案例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
三、教学方式创新

  1. 线上线下相结合:为了方便在职博士学习者,2019年在职博士招生课程设置中,部分高校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。线上课程以网络直播、视频讲座等形式开展,线下课程则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。

  2. 小班授课:为提高教学效果,部分高校采用小班授课模式,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。

  3. 专家讲座: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、企业家等开展专题讲座,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案例。

四、考核方式创新

  1. 过程性考核: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外,部分高校还实施了过程性考核,如课堂表现、作业完成情况、实验报告等,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。

  2. 综合评价:在考核过程中,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,如创新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等。

总之,2019年在职博士招生课程设置在课程模块化、课程内容创新、教学方式创新和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这些创新举措有助于提高在职博士教育的质量,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。在未来,我国在职博士教育将继续深化改革,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。

猜你喜欢:社科院双证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