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制砂场质量控制标准是什么?
机制砂场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,为确保砂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,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流程。以下是对机制砂场质量控制标准的详细阐述:
一、原材料质量控制
原材料来源:机制砂的原材料应来源于符合国家规定的矿山,确保原材料的合格性。
原材料质量:原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:
(1)含泥量不大于3%;
(2)石粉含量不大于15%;
(3)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%;
(4)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。
二、生产工艺控制
破碎设备:破碎设备应选用具有良好性能的设备,如颚式破碎机、反击式破碎机等。
筛分设备:筛分设备应选用具有高精度、高效率的设备,如振动筛、圆振动筛等。
洗砂设备:洗砂设备应选用具有高效、环保、节能等特点的设备,如螺旋洗砂机、轮式洗砂机等。
混合设备:混合设备应选用具有搅拌均匀、混合均匀等特点的设备,如双轴搅拌机、立式搅拌机等。
粉尘处理:在破碎、筛分、洗砂等过程中,应采取有效的粉尘处理措施,如布袋除尘器、湿式除尘器等。
三、质量检测与控制
检测项目:机制砂的质量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(1)颗粒级配;
(2)含泥量;
(3)石粉含量;
(4)针片状含量;
(5)有害物质含量;
(6)抗压强度;
(7)抗磨性;
(8)氯离子含量。检测方法: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,如GB/T 14684-2011《建筑用砂》。
检测频率:生产过程中,应根据不同生产阶段和原材料质量,合理调整检测频率。
质量控制:根据检测结果,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,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。
四、包装与储存
包装:机制砂应采用密封、防潮、防尘的包装材料,如编织袋、塑料袋等。
储存:机制砂应储存在干燥、通风、防潮的场所,避免受潮、受污染。
储存期限:机制砂的储存期限应根据产品特性和工程要求确定,一般不宜超过6个月。
五、环境保护与节能
环境保护: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,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粉尘、噪音等污染,确保符合国家环保要求。
节能:在生产过程中,应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,降低能耗,提高生产效率。
六、人员培训与管理
人员培训:对生产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。
管理制度:建立健全管理制度,明确各岗位职责,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、标准化。
总之,机制砂场质量控制标准涵盖了原材料、生产工艺、质量检测、包装储存、环境保护、节能以及人员培训与管理等方面。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,才能确保机制砂质量稳定,满足工程需求。
猜你喜欢:智能化选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