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审核?
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审核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,对于企业实现财务目标、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从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审核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。
一、全面预算的编制
- 编制原则
(1)目标导向原则:全面预算编制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,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相一致。
(2)全面性原则:全面预算应涵盖企业所有业务领域,包括生产、销售、研发、人力资源、财务等各个方面。
(3)合理性原则: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,确保预算数据的合理性。
(4)可控性原则:预算编制应确保各项预算指标可控,便于企业进行业绩考核。
- 编制流程
(1)预算编制准备:收集相关资料,分析企业历史数据,确定预算编制的基础。
(2)制定预算编制方案: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、内容、方法等。
(3)部门预算编制:各部门根据预算编制方案,结合自身业务特点,编制部门预算。
(4)预算汇总:将各部门预算进行汇总,形成企业全面预算。
(5)预算调整:根据实际情况,对预算进行调整,确保预算的准确性。
(6)预算审批:将编制好的预算提交给企业高层领导审批。
- 编制方法
(1)增量预算法:以历史数据为基础,结合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,确定预算指标。
(2)零基预算法:从零开始,对各项预算指标进行重新评估,确保预算的合理性。
(3)滚动预算法:在一定时期内,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,确保预算的动态性。
二、全面预算的审核
- 审核原则
(1)合法性原则:预算编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。
(2)真实性原则:预算数据应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。
(3)合理性原则:预算指标应合理,便于企业进行业绩考核。
(4)完整性原则:预算审核应涵盖企业所有业务领域。
- 审核流程
(1)预算编制审查:审查预算编制是否符合编制原则、流程和方法。
(2)预算指标审查:审查预算指标是否合理、可控。
(3)预算编制方法审查:审查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、合理。
(4)预算执行情况审查:审查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。
(5)预算调整审查:审查预算调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。
- 审核方法
(1)资料审查法:审查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,如财务报表、业务数据等。
(2)现场审查法:到企业现场了解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。
(3)比较分析法:将预算指标与历史数据、行业平均水平等进行比较,分析预算的合理性。
(4)专家评审法: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预算进行评审,提出改进意见。
三、总结
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审核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企业实现财务目标、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。企业应遵循编制原则,采用科学的方法,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。同时,加强预算审核,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,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猜你喜欢:绩效管理软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