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制砂粗砂粒径的标准范围是多少?
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,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,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机制砂是指通过人工破碎、筛分等工艺制成的砂,具有来源广泛、质量稳定、性能优良等特点。而机制砂的粗砂粒径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。那么,机制砂粗砂粒径的标准范围是多少呢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。
一、机制砂粗砂粒径的定义
机制砂粗砂粒径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。在建筑行业中,粗砂粒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、耐久性以及工作性能。因此,合理控制机制砂粗砂粒径的范围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二、机制砂粗砂粒径的标准范围
- 国家标准
我国国家标准《建筑用砂》(GB/T 14684-2011)对机制砂粗砂粒径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。根据该标准,机制砂粗砂粒径的标准范围如下:
(1)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%。
(2)粒径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%。
(3)粒径大于1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%。
- 地方标准
除国家标准外,部分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对机制砂粗砂粒径的范围进行了细化。以下列举几个地方标准:
(1)广东省《建筑用砂》(DB/T 460-2010)规定,机制砂粗砂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0%,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3%,大于1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%。
(2)浙江省《建筑用砂》(DB33/T 966-2010)规定,机制砂粗砂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2%,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4%,大于1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%。
三、影响机制砂粗砂粒径的因素
- 原料性质
原料性质是影响机制砂粗砂粒径的关键因素。不同类型的原料,其硬度和耐磨性不同,导致破碎后的粗砂粒径差异较大。
- 破碎设备
破碎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对机制砂粗砂粒径有较大影响。常见的破碎设备有颚式破碎机、反击式破碎机、圆锥式破碎机等。不同类型的破碎设备破碎效果和粒径分布不同。
- 筛分设备
筛分设备对机制砂粗砂粒径的分布起到决定性作用。常用的筛分设备有振动筛、圆振动筛、直线振动筛等。筛孔尺寸和筛分效率直接影响粗砂粒径的大小。
- 生产工艺
生产工艺对机制砂粗砂粒径也有一定影响。如破碎、筛分、洗涤等工序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方式不同,导致粗砂粒径的分布差异。
四、总结
机制砂粗砂粒径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根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,机制砂粗砂粒径的标准范围一般在15mm以下,其中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%,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%,大于1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%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应根据原料性质、破碎设备、筛分设备和生产工艺等因素,合理控制机制砂粗砂粒径,以确保混凝土质量。
猜你喜欢:高压浸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