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医学翻译是什么?

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,医学上称为“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(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, DDH)”,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髋关节疾病。该疾病是指由于髋臼和股骨头的发育异常,导致髋关节不稳定,进而引起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等症状。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复杂,可能与遗传、分娩方式、胎儿姿势等多种因素有关。本文将从病因、临床表现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详细介绍。

一、病因

  1. 遗传因素: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,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该疾病时,子女患病风险增加。

  2. 分娩方式:难产、剖宫产等分娩方式可能导致胎儿髋关节受到压迫,从而引发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
  3. 胎儿姿势:胎儿在母体内的姿势不当,如臀位、横位等,也可能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
  4. 骨盆形态异常:骨盆形态异常,如髋臼浅、股骨头小等,容易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
  5. 肌肉张力异常:胎儿肌肉张力异常,如髋关节外展肌张力过高,也可能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  1. 疼痛:患儿活动时髋关节出现疼痛,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。

  2. 活动受限:患儿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,外展、内收、旋转等动作受限。

  3. 髋关节弹响:患儿在活动髋关节时,可听到弹响声。

  4. 髋关节畸形:部分患儿髋关节外观畸形,如髋关节外翻、内翻等。

  5. 肌肉萎缩:长期髋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肌肉萎缩。

三、诊断

  1. 体格检查:医生通过观察患儿髋关节外观、活动范围、肌肉张力等,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
  2. X线检查:通过髋关节X光片,观察髋臼、股骨头等部位是否存在发育不良。

  3. B超检查:B超检查可观察胎儿髋关节发育情况,有助于早期发现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
四、治疗

  1. 保守治疗:对于轻度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,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,如矫正器、牵引等。

  2. 手术治疗:对于中度至重度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,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。手术方式包括髋关节复位术、髋臼成形术、股骨头成形术等。

  3. 康复治疗:术后进行康复治疗,包括物理治疗、运动疗法等,有助于恢复髋关节功能。

五、预防

  1. 妊娠期间: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难产、剖宫产等分娩方式。

  2. 分娩时: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胎儿髋关节发育情况,避免胎儿髋关节受到压迫。

  3. 产后:新生儿出生后,应及时进行髋关节检查,早期发现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。

  4. 家庭护理:家长应关注患儿髋关节发育情况,定期进行体格检查,发现异常及时就医。

总之,后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髋关节疾病,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至关重要。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,为患儿提供科学、合理的治疗方案,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。

猜你喜欢:医药注册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