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制砂压碎值标准范围与其他标准比较?

机制砂压碎值标准范围与其他标准比较

一、引言

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,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,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机制砂压碎值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,对于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将对机制砂压碎值标准范围与其他标准进行比较,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。

二、机制砂压碎值标准范围

  1. GB/T 14684-2011《建筑用砂》

该标准是我国现行机制砂压碎值的主要依据,规定了机制砂压碎值的试验方法和指标要求。根据该标准,机制砂压碎值标准范围如下:

(1)细度模数小于2.3的机制砂,压碎值不大于30%。

(2)细度模数大于或等于2.3的机制砂,压碎值不大于40%。


  1. JGJ 52-2006《建筑用砂》

该标准是我国较早的机制砂压碎值标准,与GB/T 14684-2011相比,其标准范围相对较宽。根据该标准,机制砂压碎值标准范围如下:

(1)细度模数小于2.3的机制砂,压碎值不大于35%。

(2)细度模数大于或等于2.3的机制砂,压碎值不大于45%。

三、机制砂压碎值标准与其他标准比较

  1. GB/T 14684-2011与JGJ 52-2006比较

从上述标准范围可以看出,GB/T 14684-2011相比JGJ 52-2006,对机制砂压碎值的要求更为严格。这主要是由于GB/T 14684-2011在制定过程中,充分考虑了我国建筑行业对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,对机制砂压碎值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。


  1. GB/T 14684-2011与国外标准比较

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机制砂压碎值的要求也较为严格,如美国ASTM C33标准规定,细度模数小于2.3的机制砂,压碎值不大于30%;细度模数大于或等于2.3的机制砂,压碎值不大于40%。与我国GB/T 14684-2011标准相比,国外标准对机制砂压碎值的要求基本一致。


  1. 机制砂压碎值标准与其他指标比较

除了压碎值外,机制砂的其他指标如含泥量、泥块含量、石粉含量等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产生影响。在比较机制砂压碎值标准与其他指标时,应注意以下几点:

(1)含泥量:含泥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,影响耐久性。因此,含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

(2)泥块含量:泥块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,降低抗渗性。因此,泥块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

(3)石粉含量: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,影响耐久性。因此,石粉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

四、结论

本文对机制砂压碎值标准范围与其他标准进行了比较,发现我国GB/T 14684-2011标准相比JGJ 52-2006和发达国家标准,对机制砂压碎值的要求更为严格。在选用机制砂时,应综合考虑压碎值、含泥量、泥块含量、石粉含量等指标,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。

猜你喜欢:搅拌浸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