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触我国信息,境外人员聘用需有哪些保密承诺?

在我国,境外人员聘用是一项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工作。为了确保国家信息安全,防止敏感信息泄露,境外人员聘用需遵守一系列保密承诺。以下是具体内容:

一、了解国家保密法律法规

境外人员聘用单位应首先确保聘用人员了解我国国家保密法律法规,包括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等。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保密范围、保密义务和法律责任,为聘用人员提供基本法律依据。

二、签订保密协议

聘用单位与境外人员签订保密协议,明确双方在保密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。保密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:

  1. 保密范围:明确需要保密的信息内容,如国家秘密、商业秘密、技术秘密等。

  2. 保密义务:要求聘用人员不得泄露、复制、传播保密信息,不得利用保密信息从事非法活动。

  3. 违约责任:明确违约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,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、承担刑事责任等。

  4. 保密期限:根据保密信息的性质和保密要求,确定保密期限。

三、开展保密教育培训

聘用单位应定期对境外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培训,提高其保密意识和能力。培训内容主要包括:

  1. 保密法律法规:使聘用人员了解国家保密法律法规,明确保密范围和保密义务。

  2. 保密技术:传授保密技术,如数据加密、访问控制等,提高聘用人员防范泄密的能力。

  3. 保密案例分析:通过分析典型案例,使聘用人员了解泄密危害,提高警惕。

四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

聘用单位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,确保境外人员接触到的信息符合保密要求。具体措施如下:

  1. 严格审查信息接触权限:根据境外人员的工作职责,严格控制其接触敏感信息。

  2. 加强信息传输安全管理:采用加密通信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,确保信息传输安全。

  3. 定期检查信息设备:对境外人员使用的计算机、手机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,防止信息泄露。

五、建立保密审查机制

聘用单位应建立保密审查机制,对境外人员接触、使用、处理保密信息进行审查。审查内容包括:

  1. 信息接触权限:审查境外人员是否具备接触保密信息的资格。

  2. 信息使用目的:审查境外人员使用保密信息的目的是否合法、合规。

  3. 信息处理方式:审查境外人员处理保密信息的方法是否符合保密要求。

六、加强监督检查

聘用单位应加强对境外人员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,确保保密承诺得到落实。监督检查内容包括:

  1. 保密协议履行情况:检查境外人员是否遵守保密协议,是否存在违约行为。

  2. 保密教育培训效果:评估保密教育培训的成效,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。

  3. 信息安全管理措施:检查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到位,是否存在安全隐患。

总之,境外人员聘用单位在聘用境外人员时,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,加强保密工作,确保国家信息安全。同时,聘用人员也应提高自身保密意识,自觉履行保密承诺,共同维护国家安全。

猜你喜欢:招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