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机制砂的筛分效果如何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?

广东机制砂的筛分效果与国家标准比较分析

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,机制砂作为建筑用砂的重要来源,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与使用寿命。筛分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,对砂粒的粒度分布、形状、清洁度等指标有着重要影响。本文将对广东机制砂的筛分效果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分析,以期为我国机制砂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。

一、广东机制砂筛分效果现状

  1. 筛分设备

近年来,广东省机制砂生产企业在筛分设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,主要采用振动筛、圆振动筛、直线振动筛等设备。这些设备具有筛分效率高、处理量大、结构紧凑等优点,能够满足不同粒度要求的筛分需求。


  1. 筛分工艺

广东省机制砂生产企业普遍采用干法筛分工艺,将砂料进行初步筛分、二次筛分、三次筛分等,确保砂粒粒度分布均匀。同时,部分企业还采用湿法筛分工艺,以降低砂粒中的含泥量,提高砂粒的清洁度。


  1. 筛分效果

广东省机制砂的筛分效果总体较好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(1)粒度分布均匀:通过合理的筛分工艺和设备,确保砂粒粒度分布符合国家标准,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。

(2)形状良好:筛分过程中,砂粒受到振动、冲击等作用,形状得到改善,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。

(3)清洁度高:湿法筛分工艺能够有效降低砂粒中的含泥量,提高砂粒的清洁度,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。

二、国家标准与广东机制砂筛分效果比较

  1. 粒度分布

国家标准《建筑用砂》(GB/T 14684-2011)对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有明确规定,要求砂粒的细度模数在2.3~3.7之间。广东省机制砂的筛分效果在粒度分布方面基本符合国家标准,但部分企业生产的砂粒细度模数偏高,需要进一步优化筛分工艺。


  1. 形状

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的形状有明确规定,要求砂粒的形状系数不大于1.8。广东省机制砂的筛分效果在形状方面较好,但仍有部分砂粒的形状系数偏高,需要进一步优化筛分工艺。


  1. 清洁度

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的清洁度有明确规定,要求砂粒中的含泥量不大于3%。广东省机制砂的筛分效果在清洁度方面较好,但仍有部分企业生产的砂粒含泥量偏高,需要加强原料控制和湿法筛分工艺。

三、改进措施

  1. 优化筛分工艺:针对部分企业砂粒细度模数偏高的问题,可以适当调整筛网孔径,确保砂粒粒度分布符合国家标准。

  2. 改进筛分设备:针对部分企业砂粒形状系数偏高的问题,可以选用新型筛分设备,提高筛分效率,改善砂粒形状。

  3. 加强原料控制:严格控制原料质量,降低砂粒中的含泥量,提高砂粒的清洁度。

  4. 优化湿法筛分工艺:针对部分企业砂粒含泥量偏高的问题,可以优化湿法筛分工艺,提高砂粒的清洁度。

总之,广东省机制砂的筛分效果总体较好,但仍存在一定差距。通过优化筛分工艺、改进筛分设备、加强原料控制等措施,可以有效提高广东机制砂的筛分效果,满足国家标准要求,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砂料。

猜你喜欢:废旧电池回收